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数据显示,八成多(82.44%)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但是却鲜有人去进行真正的维权。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1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3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飞猪旅行和饿了么因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相同商品(服务)的标价不同,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记者注意到,此前飞猪旅行曾因“大数据杀熟”多次被点名。
据悉,本次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和消费体验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82.3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普遍存在,92.33%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差异化营销。
而在对16个消费者常用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32个模拟消费体验样本中,有14个样本新老用户账户的价格不一致。其中,大多数样本是因为打折或优惠力度不同导致最后成交价格不同,但飞猪旅行和饿了么的体验样本显示,新老用户同时购买相同商品(服务)的标价不同,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10月,飞猪旅行曾因“大数据杀熟”被知名博主在新浪微博曝光;2019年3月27日,北京消协发布报告称去哪儿网、飞猪等网站存在新老 ……此处隐藏2045个字……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的要求,准确甄别披上“数字外衣”的传统商业“杀熟”行为,守护民众合法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到法律层面,无疑将让行政部门的监管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而部门出台实施的具体规定,将让一系列监管要求真正落地。
“只有在监督和约束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合理合法地善用个人信息,才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李顺德说,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杀熟的存在,背后是对整个市场营商环境的挑战。因此,确保个人信息和个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也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众所周知,“杀熟”原本的意思,是指向老顾客提供更高价格牟利的行为,这在传统商业领域早已有之,只不过在大数据算法快速商用的今天,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一把“双刃剑”,原本受益于数字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的消费者,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商家或平台“待宰的羔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算法让需求和供给能够更高效对接,对市场发展形成天然引导。这对要素的高效匹配而言有着积极作用。而通过约束算法遏制大数据杀熟,也有助于约束资本无序逐利的行为。
汪浩说,“不断完善法律约束,精准对数字经济运用个人信息加以监管和规范,清晰化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关系和边界,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时报)